解决lftp中文乱码问题

本文解决在以UTF-8为locale的系统中,lftp不能正确显示ftp服务器中的中文文件的问题。

原因简析
GB编码仍被广泛使用于Windows系统中,多数ftp服务器使用gb编码传输。而在以UTF-8为locale的Linux系统中,lftp不能自动识别GB编码,故显示为乱码。遇到此问题时,需要通过命令告知lftp以gb编码读取数据。

解决办法
在lftp命令行中输入:

set ftp:charset “gbk”
set file:charset “utf-8”

即可,第一条命令表示服务器使用GBK编码,第二条表示本地使用UTF-8编码。

如果想设置GBK编码为lftp默认编码(会导致使用UTF-8编码的服务器乱码),可以编辑~/.lftprc或/etc/lftp.conf,在其末尾加入:

set ftp:charset “gbk”; set file:charset “utf-8”

Kodi简介

计划写几篇XBMC(Kodi)的使用心得,今天就先来一个Kodi的简介吧,文章来自taxigps的博客

Kodi是什么

Kodi(前身是XBMC)媒体中心,是一个屡获殊荣的自由和开源的跨平台媒体播放器和用于HTPC(Home theater PC,家庭影院PC)的数字媒体娱乐中心软件。它使用遥控器作为主输入设备,针对3米左右观看距离而设计的用户界面,成为适应客厅使用的媒体播放器。它的图形用户界面让用户轻按遥控,就能方便地从硬盘、光盘、局域网和互联网浏览和观看视频、图片,收听广播和音乐。Kodi项目由非营利的XBMC基金会管理,并由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志愿者参与开发。自从它于2003年诞生以来,超过500名软件开发人员对Kodi作出贡献,并有60名核心开发人员。另外,还有200多名翻译人员在帮助它扩大影响范围,使它支持多达72种语言。

Kodi(当时叫“Xbox Media Center”)最初是作为第一代Xbox游戏机(现在已不支持)的一个媒体中心应用而开发的,而现在已经正式以原生应用运行于Android、Linux、Mac OS X、iOS和Windows操作系统,并支持主流的处理器架构。

功能概述

Kodi可以播放几乎所有流行的音频和视频格式。它针对网络播放的设计,使你可以通过多种协议从家庭网络的任何位置或者直接从互联网串流播放多媒体。Use your media as-is: Kodi可以从磁盘或镜像文件播放CD和DVD,支持从几乎所有流行的压缩格式中读取。Kodi会扫描你所有的媒体并创建个性化的资料库,包含完整的封面图片、简介和同人画。支持播放列表和幻灯片功能、天气预报功能和各种音频可视化效果。一旦安装了它,你的电脑就变成一个功能齐全的多媒体自动唱片点唱机。

Kodi能通过插件提供各种扩展的功能,有Kodi开发团队,也有第三方人员开发的插件。通过社区的支持,Kodi的在线内容插件在不断增长,官方插件库中包括YouTube、Hulu、Grooveshark、Pandora Radio,以及皮肤(主题)等,同时第三方开发者还维护着许多非官方插件库。

语言支持

Kodi默认支持多种不同语言。Kodi建立了这样的机制,如果某种语言未被支持或者未得到更新,可以通过注册Kodi Main Translation Project来增加支持。当前已支持的语言是南非语、巴斯克语、巴西葡萄牙语、保加利亚语、加泰罗尼亚语、简体中文、繁体中文、克罗地亚语、捷克语、丹麦语、荷兰语、英语、美国英语、世界语、芬兰语、法语、德语、希腊语、希伯来语、匈牙利语、冰岛语、印度尼西亚语、意大利语、日语、韩语、马耳他语、挪威语、波兰语、葡萄牙语、罗马尼亚语、俄语、塞尔维亚语、斯洛伐克语、斯洛文尼亚语、西班牙语、墨西哥西班牙语、瑞典语、泰语、土耳其语和乌克兰语。

硬件需求

Kodi需要一个3D GPU图形硬件控制器来支持渲染。此类3D GPU芯片现在已是计算机的标配,很多机顶盒也都配有。Kodi能够在OpenGL 1.3(具备GLSL支持)、OpenGL ES 2.0或Direct3D (DirectX) 9.0兼容的IA-32/x86、x86-64或基于ARM CPU的系统上良好运行。

软件解码1080p全高清视频时,需要双核2GHz或更强劲的CPU,才能保证平滑播放而不丢帧或播放卡顿。Kodi能将大多数视频解码处理交由支持以下视频硬件解码界面的GPU和VPU来执行:Android StageFright和MediaCodec API、Intel的VAAPI、Nvidia的VDPAU、AMD的XvBA、Microsoft的DXVA、Apple的VDADecoder/VideoToolBox或OpenMAX。得宜于这类硬件视频解码,Kodi能在具有现代GPU和VPU的廉价、低功耗系统上良好地运行。

Kodi官方发行版本

全功能的Kodi可以运行于多种平台。Kodi开发团队力求不同平台的版本保持功能的一致,包括那些低功耗设备。

Kodibuntu

KodiBuntu(原XBMCbuntu)是预装了Kodi的基于Ubuntu的免费Linux发行版。提供了完整的媒体中心软件包供所有IA-32/x86架构的个人电脑使用。KodiBuntu基于Lubuntu而非桌面版Ubuntu。

Android

Android版Kodi于2012年6月13日首次公布并发布源代码,它是针对Google的Android操作系统的完整移植版。这一移植完全不使用Java,而是通过处理多种处理器架构(如ARM、MIPS和x86)的Android NDK(Native Development Kit for Android)完整移植了Kodi的C++和C源代码及所有依赖项。Kodi.APK是一个原生的Android应用。

iOS

iOS版Kodi于2011年1月20日首次公开发布,它是针对苹果的iOS操作系统的完整移植版。支持720p和1080p的H.264视频硬件解码,并兼容使用苹果A4或更高级处理器的多种苹果移动设备。需要对iOS操作系统越狱。

Linux

Linux版Kodi主要面向Ubuntu开发。也有一些针对其他Linux发行版的第三方安装包。另外,还可以在安装了依赖库的任何Linux发行版上从源码编译Kodi。

Mac

Mac版Kodi运行于Intel处理器的Mac OS X系统,支持H.264硬件解码。

Windows

Windows版Kodi需要Windows Vista或更高版本。它是一个32位应用,也能运行于64位Windows和硬件系统。由于未针对64位系统优化,因此在64位Windows下运行不能提升性能。

安装VNC,远程图形化管理树莓派

VNC 是一款优秀的远程控制软件,在树莓派上安装VNC后,就可以远程图形化管理树莓派了,下面介绍一下VNC安装及使用要点。
1、在树莓派上安装Tight VNC 包,在树莓派命令行执行:

su - root #切换到root用户
apt-get install tightvncserver

安装好之后再执行以下命令设置一个VNC密码:

vncpasswd

(先输入操作密码两次,然后会询问是否设置一个查看(view-only)密码,按自己喜欢,一般没必要。)

2、开机自动启动
设置开机启动,以避免重启后无法连接树莓派,需要手动启动vnc的问题,在/etc/init.d/中创建一个文件。例如vncserver:

vi /etc/init.d/vncserver

接着粘贴入如下脚本(脚本来源于网络):

#!/bin/sh
### BEGIN INIT INFO
# Provides: tightvncserver
# Required-Start: $local_fs
# Required-Stop: $local_fs
# Default-Start: 2 3 4 5
# Default-Stop: 0 1 6
# Short-Description: Start/stop tightvncserver
### END INIT INFO

# More details see:
# http://www.penguintutor.com/linux/tightvnc

### Customize this entry
# Set the USER variable to the name of the user to start tightvncserver under
export USER=’pi’
### End customization required

eval cd ~$USER

case “$1” in
start)
# 启动命令行。此处自定义分辨率、控制台号码或其它参数。
su $USER -c ‘/usr/bin/tightvncserver -depth 16 -geometry 800×600 :1’
echo “Starting TightVNC server for $USER ”
;;
stop)
# 终止命令行。此处控制台号码与启动一致。
su $USER -c ‘/usr/bin/tightvncserver -kill :1’
echo “Tightvncserver stopped”
;;
*)
echo “Usage: /etc/init.d/tightvncserver {start|stop}”
exit 1
;;
esac
exit 0

保存后再执行如下命令给文件加执行权限,并更新开机启动列表:

chmod 755 /etc/init.d/tightvncserver
update-rc.d tightvncserver defaults

3、在远程计算机上访问
下载 VNC Viewer,地址:http://www.tightvnc.com/download.php
下载Window版的 VNC-Viewer,运行 VNC-Viewer,在 VNC Server栏中输入树莓派的IP地址,IP地址后面加上 :1 ,按 connect 连接,后输入之前定义的密码,点击OK就成功了。

树莓派系统无法启动问题

系统正常关机,但是再开机时就不能启动了,出现如下提示: VFS Unable to mount root fs on unknown-block(179,2)
网上搜索了一下,这个问题似乎还很常见,好像是系统在关机时缓存内容没有同步到磁盘所致。
要解决这个必须用 fsck 命令对系统分区进行修复才行,打开linux系统(centOS、ubuntu都行,没有系统?可用VMWare Workstation解决),插入SD卡,系统识别SD卡后在命令行执行:

sudo fsck -f -v -r /dev/sdb2

命令执行完后系统就修复完成了,可将sd卡插入树莓派启动系统了。

既然是关机时缓存内容没有同步造成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在关机时先同步缓存再关机,可执行以下命令来关机即可解决这个问题:

sync && shutdown -h now